500 Startups投資的初創公司超過1000家,可以肯定的說,他們早已超越了自己最初設定的目標。
根據國外科技媒體TC透露的數據顯示,500 Startups在過去五年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。截至目前,這家從孵化加速器轉型為風投公司的企業,已經在全球50個國家里投資了1000家初創公司,投資金額達到了1億美元。500 Startups如今擁有三個主要基金和六個微基金,旗下管理資產約1.7億美元,預計在今年年底,他們還會新增投資50到70家初創公司。
相比于他們的同行,比如頂級風投公司紅杉資本和YC孵化器,500 Startups仍是投資圈里的一張新面孔,不過在其創始合伙人戴夫·麥克盧爾眼里,他們的目標是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投公司。
在Quora網站(類似國內的知乎)上的一篇帖子中,麥克盧爾總結道,500 Startups最成功的投資組合公司是兩到三家“獨角獸”初創公司(市值在10億美元以上),加上約30家“半人馬”初創公司(市值為1億美元),以及一群“小馬”初創公司(市值為1000萬美元)。這些動物術語是什么意思?麥克盧爾表示,這是他形容初創公司的方式,比如有些初創公司市值并沒有10億美元,但他們一樣有價值。
“人們總是對那些‘十億美元俱樂部’創業故事感興趣,但是我們嘗試區分那些初創公司,而不僅僅局限在十億美元級別的公司上面。對我們來說,如果他們有一億美元價值,我們就會覺得非常成功了,因此也會投資他們。即便最后我們沒有達到1億美元市值,但對于創始人來說依然十分有意義,同時我們也能獲得不錯的回報。”
“獨角獸初創公司很少能遇到,這是不可預測的;半人馬初創公司也會經常遇到,預測性也會更容易些;而那些小馬初創公司則遍地都是-----不過,我們都能從這三類初創公司身上賺錢。你需要用一些方法吸引公眾注意,在人們瘋狂追蹤獨角獸初創公司的時候,也能注意到其他所有有意義的小公司。”
下面不妨來看看訪談中都有哪些干貨吧:
500 Startups投資早期階段的初創公司,并且會繼續跟進幾輪投資
除了投資一批“神獸”初創公司之外,麥克盧爾和他的團隊還是非常有眼光的,他們似乎能夠一眼看出哪些初創公司可以獲得成功。實際上,在他們從一家獨角獸初創公司中盈利退出之前,500 Startups已經在6家半人馬初創公司和30多家小馬初創公司神獸獲得了成功。“一般來說,我們認為會有15-30%的投資組合公司可以成功退出,還有5-10%的可以受益頗豐。我們非常樂觀,因為在目前投資的1000家初創公司中,至少有100家能給我們賺錢,而且其中一部分已經成功退出了。”
在談到自己的投資策略時,麥克盧爾表示,他們會投資早期階段的初創公司,并且會繼續跟進幾輪投資。通常而言,500 Startups會投資一些月收入在5千/1萬美元到5萬/10萬美元的初創公司,“當初創公司的月收入達到了1萬美元,通常絕不是什么偶然,因為他們一定有可以盈利的商業模式。此時我們就要開始投資了,如果有其他投資人跳進來,那么我們就會在種子輪或A輪融資里加倍投資,同時還會在B輪融資時加碼,” 麥克盧爾說道,不過他認為其中也存在很多變數,“這取決于我們已經對該公司投資了多少,以及對他們估值的預測。在我們最好的一個投資案例中,我們一共投資了三輪,先從50萬美元開始投,到后來的100萬美元。”
在投資時,會考慮競爭力嗎?
對于任何一個投資人來說,競爭力都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在給500 Startups路演之前,初創公司應該關注哪些東西呢?麥克盧爾表示,在一個交易型的業務中,收入一般比客戶更加重要,B2B初創公司或許只有五到十個客戶,而小企業一般則會有幾百個、甚至上千個客戶。
而在投資時,對那些在B2C領域里的初創公司,所考慮的權重也是不一樣的:“對于消費者產品來說,我們希望看到公司能有6位數的月活躍用戶量,最好月活躍用戶量能有100萬,那些專注于消費者的初創公司通常不會有收入,” 麥克盧爾說道,“下載量則是一個比較虛的指標,我們更加關注月活躍量和日活躍量,而不太會看重所謂的下載量。”
東南亞市場存在哪些挑戰?
據麥克盧爾透露,截至目前,500 Startups在亞洲大約投資了120到140家初創公司,他希望除了投資數量需要不斷增多以外,500 Startups需要進一步在該地區擴大投資影響力。特別是在東南亞市場,當地的增長潛力巨大,麥克盧爾非常樂觀,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,他調整了自己的投資規劃。他注意到,日本、中國、韓國、東南亞、以及么過投資人已經在東南亞進行了大量投資,而他現在重點關注的主要是在退出市場,那里的流動性不強,而且收購兼并活動也不頻繁。
不過,麥克盧爾和他的團隊仍然會對東南亞地區進行投資,并且首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。“我們非常看到印度尼西亞,馬來西亞,以及新加坡,因為他們都已經是發達的經濟體,不過市場規模還不夠大。我們會關注印度尼西亞,泰國,菲律賓,以及越南,但首先,我們會選擇泰國和印度尼西亞,其次是越南和菲律賓。之所以這樣選擇,是基于當地的人口規模和市場滲透率。”via e27, 快鯉魚翻譯,轉載表明出處